
「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熟悉的食物,有時僅僅是一碗湯就能喚起好多回憶,好像每個人提起河南的食物都會想到胡辣湯,我也不例外,今天為了搭配水煎包,就特意做了這道湯,沒有牛羊肉,我用了之前雞腿肉剩下的雞骨雖熬了雞湯,香菇、黃花、海帶、花生碎,不剔雞腿肉剩下的雞骨雖熬了雞湯,香菇卻很黃花、海帶、花生碎,不味道,正宗,卻很正宗。」
成分錶
主料
胡辣湯料適量
雞骨適量
香菇適量
黃花適量
海帶適量
花生適量
佐料
香油適量
鹽適量
水適量
胡辣湯的做法步驟

香菇、黃花、海帶、花生提前用水浸泡。

香菇、黃花切段備用。

海帶洗乾淨後切絲。

海帶絲切好後備用。

花生浸泡後切成花生碎。

雞骨提前汆燙後燉湯。

湯燉好後,取一中碗倒入辣粉用涼白開沖開攪散後倒入鍋中,加入切好的香菇、黃花段和海帶絲。

最好倒入花生碎,淋入適量香油,少許鹽即可。
小撇步
關於胡辣湯:
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於謙的傷風。 「粉身碎骨不害怕-於謙紀念館」紀念文選記載:於謙做河南、山西兩省巡撫,駐節開封。有一年他過生日時,正好在鄭州視察,便按節儉慣例,找到了一家「胡記」飯鋪,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,度過了生辰。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,使於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。有一次,於謙出巡山西歸來,路過鄭州,由於路途勞頓,公務繁忙,染上傷風病了好幾天,也不見好。一天晚上,於謙突然想起了「胡記」的湯,就派人去買。 「胡記」的掌櫃一聽是尊敬的於巡撫要吃,就放足佐料,精心製作。於謙吃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,第二天身輕體健,傷風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。於謙就封了白銀十兩,答謝胡掌櫃的治病之恩,並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,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「胡辣湯」。
清朝以後,鄭州賣胡辣湯的多了。但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,民間不敢多說「胡」字,湯看上去又呈糊狀,「胡」「糊」同音,所以胡辣湯後來又改成了糊辣湯,並一直沿用至今。現在,糊辣湯已經習慣的被稱為胡辣湯,又美名曰:「宮廷禦錦湯」。
使用的廚具:煮鍋